2016年7月,“金利宝杯”首届亚洲毽球赛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印尼、新加坡等5个国家以及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在内的队伍共24支,我校毽球队共派出7名队员2名教练员参加,经过4天的拼搏,获得女子团体赛冠军、女子单人赛亚军、女子双人赛及混合双人赛季军的好成绩,为我校毽球队的辉煌战绩单上再添一抹亮色。多年来,我校毽球队在各类毽球大赛中所向披靡,屡挫强手,享誉全国,被誉为“中国毽球史上的奇迹”。荣耀的光环总是让人艳羡,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支出色的球队背后,有一支同样强大但却默默无闻的教学团队。这支团队一直在奋进创新,一直在追求卓越,“一路荆棘一路歌”是对这支团队成长发展的最真实写照。为此,我们特撷取该团队建设发展历程中的吉光片羽以飨读者。
团队初创:莽苍踏雪行
时间是2006年10月11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彩杯”全国毽球推广活动开幕式暨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授牌仪式在我校旧校西校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专门性的毽球科研培训机构在我校正式成立。
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接地气、老少皆宜的,又是具有深厚积淀的,拿毽球这个项目来说,它起源于民间、在民间文化环境的生存过程中更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但是毽球项目的发展在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要依据科学规律指导、提高,用科学的理论对项目进行提炼和发展。
有鉴于此,以体育学院毽球教学、训练、科研成果为基础,以“晋中学院高水平毽球训练基地”和“中国毽球协会科研培训中心”为学术支撑,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毽球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体系为建设载体的我校毽球教学团队于2007年应运而生。
成立初期,团队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范例和模式,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资料不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难度较大(尤其是相近专业理论教师转轨、实训师资队伍人员不足等),实践训练经费不够充裕,团队在毽球运动的项目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关产业开发等方面工作比较落后。但团队成员个个心中有数,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的优势,仍然坚持对毽球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研发,坚持“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的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训练与管理、裁判与项目推广”三结合的 “毽球”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管理机制日渐成熟,硬件设施相继到位,实践基地初具规模。
这一时期,该团队相继开设了“中国毽球史”、“毽球基础理论”、“毽球教学与训练法”、“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及相关实践教学等课程,逐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团队采用集中授课与导师单独指导相结合、业余训练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实践课程与创新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拓展课程的适用性,并不断推动课程创新,培养学生兴趣。同时,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团队录制发行了全国第一张毽球教学与训练光盘,成为中国毽球协会面向国内推广毽球的第一份多媒体资料,广受毽球界人士好评。此后,团队成员又进一步完善了各类相关教学与培训的录像资料。
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毽球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8名,其中包括学科带头人3名,教授1名,学业指导教师4名。他们均为多年从事主干理论课程、毽球教学与训练的骨干教师。
2008年,团队申报成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并获得批准,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始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途径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多年来与地方教育部门的长期合作关系,延续了到地方中小学顶岗实习的传统,逐渐打开了特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之路。同时,该团队将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理念辐射到地方高校,率先将毽球项目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各大高校,与各大高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和沟通机制。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申报了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相关项目,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创新、精品课程建设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
截至2008年底,该团队教师已经参加学历进修4人次、课程培训2人次、项目培训6人次,发表相关论文5篇,晋升教授职称1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实现培养既能开展教学与科研,又能投入训练与管理,以及裁判与项目推广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团队发展:剑气碧烟横
时间是2009年 7月,我校毽球教学团队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2009年7月,基于几年来在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我校毽球教学团队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同年11月,毽球教学团队主持的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毽球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研究”正式立项。2010年10月,山西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我校检查,对该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2012年以来,团队更是全力以赴团结所有全国学校毽球会员单位,做好毽球运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普及、发展和推广工作,促进毽球运动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发展,为中国毽球运动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团队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训练与科研任务,定期组织教学、科研成果的大比拼。他们鼓励本团队的教师进修和培训,以便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方向,对相关教材的编写、教学科研和课题申报予以资金支持,对在教学、科研、授课、创业等活动中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在2011年的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上海)、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的科学大会(贵阳),团队教师积极投稿,获得了三次书面交流的机会;在2011年第六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征文比赛中,团队教师获得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团队还聘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专家为专业教师做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比如,聘请北京体育大学民传教研室主任吕韶军教授来我院作讲座,聘请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郑旗教授来校指导等。到2013年,团队已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其中,2人获得博士学位。团队其他成员也在2011年全部晋升讲师职称。
这一时期,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毽球方向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部分运动员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一部分运动员通过中小学教师入编考试走上了基础教育一线工作岗位。该团队培养出的毕业生受到各界好评,并且在专业道路上不断前进。例如,已经毕业的一部分学生被分配到银行系统,在完成自身工作业务的同时,他们的专业技术也得到了工作单位的认同,他们在行业内部极力推广毽球运动,并在国内和省内的比赛中屡次取得好成绩,我校毽球队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多次出征世界,一次次成为。
与此同时,教学团队带领我校毽球队在世界毽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毽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2007年到2013年,我校毽球队共获32个冠军,19个亚军,7个季军,其中,4个世锦赛冠军。优异的竞赛成绩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团队未来:指点群豪戏
时间是2014年1月,我校正式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主席单位。
2014年1月11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成立大会在我院召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王钢、山西省教育厅副厅级巡视员武保旺、中国毽球协会秘书长魏勇等出席大会。王钢为毽球分会名誉主席、毽球分会主席、毽球分会秘书长等颁发了聘书并与其他领导共同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揭牌。我校正式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毽球分会主席单位。
此后几年里,毽球教学团队将参照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其他单项分会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在全国高校普及毽球运动、加强各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合作、提高毽球科研训练水平、促进毽球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团队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毽球专门人才。一是培养尖端毽球运动员,为国争光;二是培养以毽球运动为特长的大学生,在全国高校中抓好毽球运动的普及工作;三是培养毽球裁判员和教练员,为我国毽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团队将努力办好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和各种毽球赛事,发挥我院优势,完成对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将定期举办毽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使全国各高校的相关体育教师能够尽快了解毽球运动的发展动态,学习最新的训练方法和最新的竞赛规则,提高我国毽球教练员、裁判员的总体水平。将定期举办毽球学术研讨会和论文报告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学术评委,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讨论并解决毽球领域的科研学术问题,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学生毽球运动。
团队还将通过各类赛事和各种毽球培训活动,提高毽球运动的影响力,扩大“毽球人口”,进一步规范大众毽球比赛规则。团队在毽球分会的领导下还将进一步推进毽球运动科学、规范发展,扩大毽球选修课的开设范围,使更多的群体参与到毽球运动中,感受毽球的魅力,从而提高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团队“前传”:微步毂纹生
时间是2003年5月31日,我校毽球队正式成立。
2003年5月31日,我校毽球队正式成立。经过两年时间的历练,2005年6月3日,我校毽球队出征首届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取得了男双第二名,女子团体、男女混合团体两个第三名,女子单项第四名,男子团体和女双两个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这是毽球队首次亮剑全国赛事。2006年10月25日,毽球队再度挥师南下,赴江西宜春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此次比赛,毽球队一举拿下4金5银。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毽球的大学生,通过科学、刻苦的训练,照样可以拿冠军”。他们对毽球运动的执著与热爱也激励着老师们在教学路上步步向前。
升本初期,学校除了可以在一些方面借鉴传统本科院校的已有经验之外,必须要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校领导曽多次指出,像我们这样的新型本科院校在办学上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基础,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要探索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谋求更大的发展。
2013年,我校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我校毽球代表队获大赛总冠军、男子总冠军。
十年艰辛不寻常,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十年前曾被媒体称为“半路出家”的毽球队如今已是国内毽球界当之无愧的“威武之师”。
2007年之前,我校毽球教学团队尚未成立,但是,许多毽球教学思路正是在那时候形成的。2007年,毽球教学团队正式成立。此后,毽球教学团队砥砺奋进,坚定前行,一个专业化、制度化的教学团队正在书写着我校特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