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武惠平 报道:潘玉峰
5月8日下午,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鲁国尧教授应邀在我院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了题为“汉语诗歌的亮点”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李长萍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到场听取讲座。
鲁国尧先生首先以历代诗句为引,强调了吟诵在古诗文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他学习吟诵的经历,并在现场用江苏泰州方言吟诵了《春望》、《游子吟》等诗文,让现场师生从不同的吟诵方式中体会到诗文的意境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接着,鲁国尧先生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关于“诗”、 “韵律”、 “押韵”三个词的解释切入正题,提出“诗歌必须押韵吗?”的问题,然后选取古今中外诗歌、诗论进行对比考证,用大量的文学史实印证了基于印欧系语言的古代希腊、罗马、印度诗歌不押尾韵但注重长短音,而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押尾韵这一中西文化差异。他还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是语言语音结构的差异,并证明押尾韵是汉语诗歌的“本性”,与汉语的语音特征密不可分,而欧洲诗歌押韵是后起的,并且很可能是受东方文化影响的结果。
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先生深刻的讲解、幽默的风格不时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讲座结束后,师生还进行了互动交流。
鲁国尧,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音韵学会原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第二主编,《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鲁国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兼及方言史、词学。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鲁国尧自选集》《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语言学文集:考证、义理、辞章》等。被誉为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之一,也是当今语言学界最富有文采的学者之一。